占地面积
截止2015年,占地面积79739平方米,建筑面积56311平方米。
硬件水平
截止2015年4月,建有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、体育馆、游泳池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排球场、乒乓球台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,还有能容纳2000多人住宿的学生公寓,供4000多名师生就餐的食堂。配有1000兆校园网,每个课室都有多媒体平台。按规定配齐了计算机室、教学仪器、图书资料和其它相关教学用品。
师资力量
截止2015年,有教职工248位,237位专任教师,其中特级教师3人(王巧贤、荀万祥、唐双同) [12-13] ,中高级教师105人,研究生学历60人。其中荀万祥经过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,同时还是全国名校长与全国优秀教师;广东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,省市优秀教师91人(省优秀教师14人,南粤优秀教师8人,广州市优秀教师23人,广州市优秀专家1人,广州市特约教研员7人,特别是学校2003年—2007年面向全国引进了38名优秀高级教师)。
学校历史
创校初期1872年6月16日,美国基督教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于广州沙基金利埠(今六二三路容安街)创立真光书院(True Light Seminary), 初期只有六名学生,学生膳宿费全免,为南中国首间为女子而设的中学。
1875年,校舍被大火焚毁,美国差会拨款重建,但只能容纳40人。
1878年,书院选址在广州长堤大马路仁济街(现仁济路)易地办学,有3幢校舍,仅有100多名学生。
1888年,真光书院学生已达100多人,有大班、中班、细班和妇人班。
1909年,校董会任命刘心慈为副校长。同年,真光书院改名为真光学堂,并增设“师范班”。
1912年,辛亥革命后,真光学堂又改名为真光学校,同时建立校董会。 [3]
辗转办学
1913年,那夏理与美差会商议扩建新校。经校董事会决议,在芳村海旁地购买到一幅地皮,以建造新校舍,后发现该处地势低洼,易受洪涝威胁,于是改议新址。后来美差会以11000元港币的代价,在白鹤洞蛇岗上购得土地60亩,建造新校,指派牧师祁约翰博士负责办理,并特聘差会工程师靳先生Mr.G.Gunn具体负责。
1917年,新校舍主体工程落成使用,包括校舍有教学楼一座、学生宿舍两座、饭堂一座、教职员宿舍一座,以及一些较小的建筑物。同年夏,真光学校改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,有学生93名,第一任校长为祁约翰J.w.Geighton,1919年首届中学毕业生仅有6人。真光女中与原仁济街真光学校属同一校董会领导。原仁济街真光学校的师范班学生转入白鹤洞私立真光女子中学,师范班停办,但继续办小学和成人班,毕业生可以直升白鹤洞真光中学。经那夏理女士与碧卢夫人协商,原师范班并入碧卢夫人创办的慈爱幼儿师范,地点在西村美华岗,改名为协和女子师范学校,并增设小学师范科,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即现时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前身。同年,真光由罗刘心慈女士出任代理校长,两年后正式就任校长,这是真光首任华人校长。
1925年,改由罗刘心慈的次女罗道真任校长。
1926年7月,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规定,教会设立的学校,必须呈报立案。
1928年,按照教育部关于外国人、外国教会不得在华办设中学的规定,美国长老会指示真光交回华人主办,祁约翰回国,交由华人主持的和真光关系密切的中华基督教会仁济堂接办,由关怀素女士接任真光校长。改组校董会,由关恩佐任董事长,罗有节任校长(罗有节为刘心慈长女)。
所获奖项
高中组特金奖、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奖、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、英特尔英才奖、丘成桐数学竞赛一等奖、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、亚洲国际合唱节金奖等学科、艺术、体育奖励1600多项。
学校优势
截至2015年,真光中学艾连娣副校长被评为广东省“阅读校长”。李宏发老师荣获荔湾区“十佳读书人物”称号。李宏发、陈钊荣、明珊珊、周斯筠、余莉、陈美苑六位老师被评为荔湾区优秀班主任。